广德县城市生态宜居规划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8 来源:中共广德市委党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诸如城市病、地区生态失衡的现象,生态宜居问题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立适宜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和理想,对探寻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困之惑
1、“城市空间特色”之惑
城市空间特色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城市的内在潜力,为城市特定时期的发展提供目标指向。从地理特征、人文特点、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山两河一古城”是广德极具地方特色的核心品牌、空间结构和城市形象。当前存在将建筑景观作为空间特色的观念误区,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将城市纳入到历史发展进程和区域宏观背景中考虑,忽略了城市空间特色的环境价值。
2、“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布局”之辩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和载体,目前在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方面还有所欠缺,规划的前瞻性做的还不够,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跟着项目走,这不仅影响项目建设周期,又不利于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3、“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之困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加强城市人口集聚、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的前提,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各项民生问题,还可以引导城市布局优化调整,疏解老城区人口向新城迁移,引导农村居民向城市集聚,促进城市有序发展。如果狭隘的认为公共服务设施只是民生工程,仅仅满足于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未扩大到带动地区发展的“门槛”规模,将会导致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缺乏可持续的动力支撑。
二、化之道
从城市的“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出发,以建设城市生态景观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旧城改造与更新为抓手,描绘城市的生态之美、改造旧城的历史韵美、建设城市的秀美山川,以期实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描绘生态之美
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横山森林公园和横山水库综合开发为切入点,突出体现“一山两河一古城”的城市特色,充分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风貌,形成独特的人居环境。结合无量溪河、粮长河等河道整治,实施滨水岸线环境整治,打造城市中央景观公园、熙春公园、粮长河公园,与生态公园、文化中心等景观形成完整轴线,建立绿道串珠的空间格局。整合卢湖、笄山、东亭等乡镇旅游资源,打造北望无量赏桃花似锦,南倚笄山揽山水入城,建立集自然、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
2、改造旧城韵美
以2017年度老城区护城河及粮长河沿岸等13个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为抓手,推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策动功能转型和品味提升。按照改善民生、提升品位、完善配套的要求,建立“一环四曲多节点,两轴两心多片区”的空间格局,突出老城的历史文化名片,延续历史街巷的传承,构建综合慢行交通网络,建立“外引内疏”的水系系统,打造“一环串珠、多园镶嵌”的绿化开敞空间,塑造“吴越风徽州韵,传统现代相辉映”的建筑风貌,重点打造鼓角楼特色文化街区和天寿寺塔特色文化街区,增强居民的历史记忆感和空间延续性。
3、建设城市秀美
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老城区的道路管网改造升级,加强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依据《县城综合交通规划》和《县城停车设施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停车场,完善城市主、次道路框架,补充重要支路,实现南北、东西主次道路互通,主、次支路互补。结合《广德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及各项市政管线专项规划,合理安排施工时序,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广德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广德县城市绿地系统与绿线规划》的方案要求,确立城市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四大目标,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通过《广德县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优化布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活力,促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民生事业长足进步。(县城乡规划局 李道峰)
下一篇: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