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5 来源:中共广德市委党校
2018年11月底,根据县委党校的安排,我参加了第四期领导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弘扬奋斗精神专题研讨班,来到了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红旗渠精神。整个红旗渠之旅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荡涤灵魂、锤炼党性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课本上总结了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何止于此,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干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对比和学习。
一、男儿有泪不轻弹,党民鱼水情难忘
2014年9月,张泽群采访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杨贵书记是红旗渠建设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荧幕上的杨贵书记眉发尽白,微笑着平静的讲述自己60年前的工作经历。说到修渠的艰辛困苦、说到自己曾经受到的委屈,他一笑而过。可就是这样一个大气磅礴、淡定从容的86岁老人,在采访中落泪了。是什么样的回忆让一个历经风浪的耄耋老人时隔60年仍热泪盈眶?是谁让一位老共产党员干部如此牵挂?是人民群众呀!那时的他,经常在田间地头研究工作、在老百姓家了解群众的切实困苦。一位老人家告诉他,自己儿子不在家,没人买羊骨架给自己熬汤暖胃,所以老寒胃总是不舒服。第二天一大早,杨贵书记骑着自行车买来羊骨架送到老人家里,老人拉着杨贵书记泪流满面……60年过去了,回忆这一幕的杨贵老书记在采访中唯一一次落泪了。无论是60年前的羊骨架还是60年后的落泪,无不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老百姓最真切的关爱。一个会为百姓流泪的干部,也愿意为百姓去流汗流血。
二、但为林县百姓故,敢叫山河重安排
为了根治林县缺水顽疾,改写林县荒旱史。在缺钱少物的条件下,经干部和百姓一致同意和支持,轰轰烈烈的修渠运动拉开了帷幕。在修渠过程中,杨贵书记顶着巨大的压力,忍受撤职的委屈,带着大家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历经十年,终于修成全长70.6公里的红旗渠。周总理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红旗渠。
修渠的农民们自带粮食、不拿工钱,无偿劳动、不计得失。建渠10年间,参加建设的民工约30万人,先后有81位民工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最年长的63岁,最小的年仅17岁。
红旗渠话剧中有一个片段。修隧道过程中山体塌方,数人被埋。杨贵书记赶到遇难者家属家里。一个同时失去儿子和儿媳的老妈妈问他:家是哪儿的?家里有几口人?杨贵一一作答。问罢,老妈妈挥挥手对杨贵说:“去吧,去忙你的大事去。”周围有些遇难者家属不理解,杨贵也愧疚万分。老妈妈对他说:“你是为了什么呀?你不是这里的人,你修这个渠是为了谁?修了这个渠,你家人能喝到几口水?水能浇到你家的几亩田?你是为了我们林县的老百姓呀!”原来群众对干部的理解和支持,是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三、公和渠水共千古,光辉榜样照人心
在红旗渠的几天,我的情感不断在感动、惭愧和鼓舞中激荡。我不禁要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杨贵能得到群众这么大的支持?为什么林县的老百姓能那么大程度的信任林县干部?为什么杨贵在身处逆境时如此坚定?我在红旗渠寻找答案。
干部干事的出发点是获得群众支持的根本。林县千百年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到新中国建立514年间,林县大旱绝收30多次,“人相食”5次。林县人民世世代代想水、盼水、找水。水,维系着林县人的生命。杨贵和林县的干部们想民之所想,干民之所盼,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根本解决老百姓吃水用水问题为出发点,必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干部干事的作风是获得群众信任的关键。10年修渠,干部和党员率先垂范。第一天上渠3.7万人,其中共产党员2.7万多人,他们与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修渠的中坚力量。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各级干部,他们从不坐在指挥部里遥控指挥,他们扛起工具与群众一起干,他们和民工一起上山采野菜、扒树叶做饭,一起下漳河捞河草充饥。林县流传着一句话:干部能搬石头,老百姓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老百姓的汗水流成河。干部只有坚持融入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才能取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信任。
干部干事的坚定意志来源于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仰。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曲折的、困难是多样的,物资的匮乏、技术的难题、来自方方面面的杂音、对杨贵的撤职批评等等。面对种种的困难,杨贵带领林县的干部群众工具自己造、石灰自己烧、炸药水泥自己制,民间工匠土法上马,不屈不挠、默默坚持,终于修成红旗渠。张泽群采访杨贵时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在10年修渠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动摇过?杨贵回答说:“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我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历史,过程中有一点曲折,没有关系的。”
心系百姓,修建红旗渠的杨贵书记于2018年4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带领林县人民塑造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将以杨贵书记为榜样,学习他关心群众、热爱群众、融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他为了百姓而出发,走了一条艰难困苦的道路,但正确的出发点必将抵达胜利的彼岸。(县政府办 刘寒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