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16-11-28 来源:中共广德市委党校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便是如此,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问题一直都在、一直都有,我们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取得进步。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前进路上的种种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会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
那么,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和“问题”相关,理解“问题”成了首要的任务。关于“问题”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提到:“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细细品读,可得知三点:一、“问题”是矛盾;二、“问题”是没有解决的;三、“问题”具有对立面。
这样,“问题意识”的涵义已经了了可见。所谓的“问题意识”是对一些尚未解决的矛盾的积极地承认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自觉,解决的方法通常是在矛盾的对立面中选择认同的一方进行站队。简单地说,强化“问题意识”就是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何强化“问题意识”?
理论上,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保留下来的优良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与它的“问题意识”是分不开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立之初就看到并承认自身的局限性,它的创立者从不标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切的教条,是绝对的真理,“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更是大声地宣称:“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希望后继者抱着全面性的要求,承认并克服自身的片面性,在发展中来改善自身的不完善从而趋于完善。
实践中,这是社会发展中问题倒逼的结果。“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心底最深的诉求。中国共产党诞生95年来,之所以一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正是由于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围绕着革命的领导权、革命的道路和目标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改变当时落后面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我们处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意义重大,同时又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问题复杂、重叠。主要的问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实的问题化身成了前行路上的拦路虎,驱使着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扫除障碍,重新上路。
正是在这种内外因双重作用的情况下,我们自然而然地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反省、批判哲学自身以及生活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看到其中的不足和不合理之处,从而超越。
如何强化“问题意识”?
强化“问题意识”的第一步就是认识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它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因此,我们要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躲避、不回避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为真正地理解问题、化解矛盾奠定基础。但是,理论开启实践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现实生活中仍然会有躲避、回避问题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新老班子换届之时。老同志面临退位,全身而退的求稳心理萌生了惰性、散漫,甚至不作为。而新同志初入单位,常常奉行不熟悉、不得罪、不负责的“三不”原则,将上一任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拖再拖,最终成为死题。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论是新同志、老同志,在工作位置上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自己该尽的职责,为单位服务、为人民服务,对自己负责、对祖国负责。
强化“问题意识”的第二步是要学会分析。交岔路口,看清再走。这个“看清”就是要我们学会分析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对于矛盾的分析,有几个看清。第一个看清是要区分是简单事物还是复杂事物,简单事物只有一个矛盾,而复杂事物则有两个以上的矛盾。第二个看清是要全力找出主要矛盾,捉住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第三个看清是对矛盾进行分析,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了解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接着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从而找到方法,进行实践,最后真正地解决问题。这里我们以党的反腐工作为例。习近平同志在其上任伊始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党内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求全党警醒起来,并于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从严治党,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党内的突出问题。“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关键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因此一些党员干部的组织问题、纪律问题、作风和腐败问题成了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其中,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严重起来会亡党亡国,因此要坚决遏制腐败现象。为此,中央采取了“打虎”行动、“抓苍蝇”等一系列行动。
强化“问题意识”的第三步是总结问题。当前两步都认真实施了,其实问题已经被解决,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归纳总结。很多人因问题的解决而停止脚步,却不知道最后一步的重要性。归纳总结是将所有的思考重新出发加深印象,也是对过往遇到类似问题的综合比较,同时也是预测未来的最佳时机。这种比较和预测,暗含着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的原理,让我们看清在不同的阶段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这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论化身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展理论,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发展。(王雅静)
上一篇:创新理念 打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