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特色小镇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7-06-15 来源:中共广德市委党校
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特色小城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浙江起步的特色小镇,以小而精、专而特的特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成为一项重要抓手,本次“全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专题班安排了“桐庐全域旅游发展实践探索”、“特色小镇发展之路”等专题,加深了我的理论认识、启迪了我的思维、开拓了我的视野。下面,我就这一问题,从概念内涵和培育重点两个方面,浅谈我的几点认识。
首先,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而是具有明确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重要功能平台。与其不同,“特色镇”是行政区域的概念,以某种主体功能为特色,按照政府组织架构体系来管理的行政区域。其次,特色小镇建设也不等同于产业园区建设,虽离不开特色产业,但又不是单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园区开发;特色小镇离不开乡村建设,但与美丽乡村建设也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态的不同,功能的区别上,特色小镇是以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高端要素为集聚,既有乡村本地特色又融入高端集聚效应的区域经济发展单元。那么,如何培育特色小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做好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特色小镇培育首先要结合产业定位。“特”应着眼于当地主攻特色产业,“强”即围绕特色产业,加大投入,过去产业园多数在拼土地优惠政策,较容易复制,一旦优惠条件被消化,企业很容易转移阵地。而特色小镇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做深做强就有较高黏度,企业难以轻易离开;其次,特色小镇中的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小镇要依托原有主导产业,培育信息技术、高端设备、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着眼于全域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促进特色小镇集群联动发展,形成特色小镇与旅游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2.要做好规划引导。在本次培训中,吴教授介绍了杭州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时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园。因此,在小镇培育中,政府应正确规范引导、张弛有度,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政府应放宽企业的核定条件,把准入门槛降低;在公共服务上,政府部门在小镇内开设服务机构,让企业足不出镇就能办理各类事务。由于特色小镇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高效、有序开展,必须要有政策护航,实现机制创新。
3.功能定位,适应大休闲时代发展趋势。根据浙江发展经验,主要有居民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三位一体”模式主要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内核,以周边特色旅游资源为补充,以形成具有区域特征特色产业为支柱的民俗旅游相融合的格局。而“驿站”模式主要以特色建筑为内核,吸引各类符合特色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和其他元素入驻小镇,打造成大众休闲的“驿站”或“基地”。
4.要保持小镇“特色”鲜明性,这也是小镇的生命力所在。有的地方山水资源丰富,应据此打造“山谷”或“水乡”的地域特色。对于农、林、渔资源丰富的小镇,应着力培育或“农”、或“林”、或“渔”的自身特色,对于不同模式、不同风格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软件建设,都需要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
5.要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城镇化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特色小镇意义与作用,不能揠苗助长,要定目标下指标,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结合各地发展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政策引导发挥基层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广德县东亭乡可借本地优势发展骑趣动感小镇,开展山地赛车等娱乐活动;誓节宣木瓜发挥本地生态园优势,进一步拓展海棠小镇;四合乡突出“原味”主题,重点开发灵山秀水小镇和以民俗文化为主的风情小镇。
6.要设立机构、制定政策、敢于担当
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等大问题,必须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设施,并实行政策倾斜。桐庐县在加快精品镇建设等方面,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建议在政府引导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个人及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及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同时动员小镇原有居民“等面积”整体置换方式,快速集聚人气,并适度考虑接纳外地人员入迁,部分房源可打造成“特色度假屋”出租,以吸引“临时居”。(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