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中央六中全会回顾
发布时间:2016-11-30 来源:中共广德市委党校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反腐治本,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会为党的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每一次党的中央全会都是从党和国家层面推出的执政方略和治理之道,也都会聚焦全球目光,得到广泛关注。只有读懂历届中央全会,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人民执政,才能读懂中国式治国理政的智慧所在。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届中央六中全会都讲了哪些内容,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这个《决议》在改革开放初期做出,对于统一党内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起到了关键作用。
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个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三届六中全会:1990年3月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全会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个决定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届六中全会:1996年10月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十五届六中全会:2001年9月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阐述了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决定》聚焦党的作风建设,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基础、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关键作用。
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召开,会议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线图。这个《决定》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聚焦社会问题,是基于对当时中国面临的转型矛盾的深刻洞察,是对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次战略谋划,对维护中国社会的和谐正义,对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意义重大。
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次《决定》对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深远意义。
众所周知,中央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决策核心,每年举行一到两次全会,每次都有一个研究主题。一般来说,六中全会是每届中央委员会倒数第二次全会。通过对历届六中全会的规律总结,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8次六中全会,聚焦意识形态问题、党建问题是主题特征。
正如邓小平所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如此庞大的人口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治理成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中共这个核心力量!(莫宏杰)
下一篇:新形势下县委党校改革发展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