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8 来源:中共广德市委党校
近年来,我县旅游工作紧紧围绕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任务,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开展了“更新观念、两学两强”之学安吉强旅游专项活动,全县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较之周边旅游县份,特别是安吉、德清等地相比,仍存有巨大的差距,亟待破解发展瓶颈。
一、基本情况
全县拥有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7家,四星级酒店3家,在建星级酒店2家,省星级农家乐18家,省优秀旅游乡镇5家,旅游社十二家,注册导游人数 62人。全县可接待床位总数一万三千余张,其中农家乐床位数一千两百张。全县可经营性旅游大巴二十七辆。城区旅游公厕和标识标牌体系初步建立。
二、存在问题
1、思想重视不够,合力兴旅尚未形成。在全县上下,坚定旅游大发展、快发展的决心不够,思想没有完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合力兴旅的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有些部门和乡镇仍用传统的产业观和资源观去看待旅游业,对发展旅游事业没有形成共识,没能很好地保护旅游资源,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去培育,表现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足,与旅游业相关的各种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低,旅游业尚未成为我县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二是各乡镇旅游发展尚未形成“一盘棋”。在规划、招商等方面“各自为政”,未能有效地统分结合,出现重复建设、无序开发、布点分散等现象;三是旅游资源整合没有形成合力。如: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局、桃姑迷宫属新杭镇、天寿寺和鼓角楼属文广新局、滨河公园属住建委等等,旅游资源分属多部门管理,制约了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和品牌营销。
2、核心景区关注不够。太极洞作为全国第一批4A级景区,在长三角地区拥有极高的声誉度,但在三十年的发展中,对其作为广德旅游核心景区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二十世纪初期,甚至作为发展中的包袱改制给古井集团。尽管县政府及时收回了景区经营权,但错失十年黄金发展期,造成周边环境整治不到位、基础设施和配套严重不足、景区品质下降等问题,带动全县旅游发展的龙头作用不能彰显。
3、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我县现有旅游项目普遍规模偏小,开发水平不高;旅游景点分布较散,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链没有形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运输、游客集散等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成。全县旅游立足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但在农家乐的发展上,政策扶持和发展瓶颈尚未真正破解,没有形成品牌和集聚效应。
4、旅游发展投入不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但全县经济发展仍处于负重爬坡、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投入不断加大,在全县经济总量仍偏小的情况下,对旅游发展投入上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在:全县重要旅游道路进入性较差,宣传营销费用投入不足,旅游公共服务化水平不高等方面。
5、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县旅游部门的职能偏弱,内设机构架构不完善,已不能顺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如:旅游规划、项目审核把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职能尚未明确。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旅游项目是长线投入,资金回收周期长,建设期面临的风险较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譬如:旅游项目的供地方式和价格、基础设施的配套等方面。三是优秀旅游企业和旅游人才匮乏,缺乏专业龙头企业和领军式人才。譬如: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较多是房产开发商转型旅游业,缺乏招引国内专业的旅游项目开发团队;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缺乏“领头雁”式人物带领农民致富等;四是旅游营销推介不够精准,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推介营销力度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手段比较单一,各个景区、旅行社单打独斗的状况普遍存在。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
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三、工作建议
1、思想观念大提升。旅游业不仅仅是三产服务业,更是带动一产、二产联动发展的牵动性产业,要高点定位、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将旅游产业发展提上战略性发展的高度,建议将“旅游兴县”充实到全县发展战略中。围绕旅游发展,抓牢生态建设,抓好项目整合、产业整合、品牌整合,实现“多个池子蓄水,一个池子放水”。在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兴旅之势,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努力把广德打造成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
2、景区创建大手笔。要全力支持太极洞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下定决心整治周边环境,划定生态红线,建设生态走廊,加快推进太极洞景区经营管理改革,推行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运行;加快以东方太极有限公司为基础的文旅集团的筹建工作,运用市场化的机制来推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和景区的创建、经营。
3、抓住重点大发展。要紧紧围绕“1135”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全县旅游业的大突破。“1135”工程,就是牢牢抓住一个龙头,打造一条廊道,推进三个特色小镇建设,创建五大农家乐集聚区。在全力支持太极洞争创5A级景区的同时,要整合全县的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东卢画廊”和三个特色小镇(四合乡的原味小镇、东亭乡的骑趣小镇和誓节镇的海棠小镇)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全县乡村旅游三年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旅游发展基金的杠杆作用,按照“放管”服的工作思路,调动广大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聚焦桃园、高峰、甘溪、笄山和宏霞五个村的农家乐集聚区建设。
4、体制机制大创新。一是建议在县旅游局基础上,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旅游部门从行业管理向产业发展、综合管理职能的转变。二是在投入机制上,结合我县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尊重发展规律,在前期投入上,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要积极寻找有实力的资本集团,组建股份制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实行实体化运作,真正实现“造血”功能,让旅投公司成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在激励机制上,要大力引进旅游发展的专业化人才,大张旗鼓地表彰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设立旅游发展奖励扶持基金,制定考核细则,并严格兑现奖惩。要将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在旅游发展一线;在乡村旅游发展上,要选好“领头雁”,将致富能人、行家里手充实到一线,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四是在考核机制上,将旅游发展重点乡镇实行单列考核。考核主要突出生态保护、生态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内容,不再考核工业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相关指标,让旅游发展重点乡镇领导放下包袱、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抓文化旅游发展。(县旅游局 欧阳徽)
上一篇: 广德县城市生态宜居规划的思考
下一篇:创建生态文明 打造宜居环境